7月26日上午消息,2019年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等科学家参会,在大会现场,三位科学家针对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展开讨论。
很多人担心人脑被机器取代后,人还是不是人?对于这种恐慌,鲁白教授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现实社会的今天,我们一部分的脑功能其实已经被机器“取代”了,只不过没有直接从脑子里导出来而已。大家每天用的智能手机,它已经取代了人类非常多的本应该由我们脑子做的一部分,比如记忆,机器可以储藏大量的信息而且非常准确调用出来后不会错,而人的记忆很多情况下是不准确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弱。比如计算,我们现在还有谁用手做加减乘除,或者是用算盘,计算的功能完全是依靠了手机或者电脑在起作用。
▲从左到右:周忠和、鲁白、薛澜
鲁白称,其实手机是人脑的延伸,最终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把人脑一部分的功能直接导出来到机器上,这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另外我们用外界东西控制脑里面一部分的不足也是可以的,这是大众应该逐渐接受的事实。
周忠和院士补充称,科学对人类的改变从历史上一直在发生,但是也有问题就是科学伦理的问题,随着新的技术,比如像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筛科学家自己在讨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我们不能把这些带来的新的问题归罪于科学,科学本身是无辜的,我觉得科学是双性的,可以为人类造福,也会带来危害如果不恰当使用的话。”
周忠和表示,关于科学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更不是科学界所能解决的,这需要人文、科学界和整个社会来共同思考。
薛澜院长则谈到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他认为,人类探索未知,这种行为本身就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很多自然界的规律、人类社会规律的探索,有的时候要花很多年努力探索才能得到它的基本规律,由于它有这种不确定性,刚才涉及到一些重大研究,对他未来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其实也会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薛澜表示,人类社会也有很多教训,比如现在气候变化的问题,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可能是当年工业革命时我们开使用化石原料,我们觉得这个原料非常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动力,但是几百年后我们发现原来它会产生温室效应,会对气候变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个是我们当时没有料到的。今天从事科学研究,它可能产生的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也许在短时间内我们是意识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