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在线行业新闻正文

推进我国无人驾驶革新的七个要害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31 22:05:36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浏览次数:5652    

2019年12月,McKinsey(麦肯锡)发布了报告《赢得竞争: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改变方向》,在宏观层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做了分析及未来预测。

McKinsey指出,不仅汽车本身,汽车旅行的全部体验也将被重新定义为ACES(无人驾驶,网联汽车,电动汽车和共享出行)。

虽然我国无人驾驶技术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但是中国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远高于欧美国家。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提出,中国政府有望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支持增加一倍,来弥补与无人驾驶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从而有可能走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前列。

本文将分析解读报告中中国无人驾驶的七个关键点,供参考。

一、2040年个人无人驾驶出行全面普及

在McKinsey的基本预测中,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市场。

2025年,公共非无人驾驶出行里程达到将达到峰值,达到6.5万亿公里;个人非无人驾驶出行里程则在2030达到最高的2.3万亿公里。

中国无人驾驶行驶里程预测

2030年,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开始普及,而非无人驾驶出行里程开始持续下降。

2040年,个人无人驾驶出行里程达到7.6万亿公里,高于此前公共非无人驾驶出行里程的最高值。由此可以判断在2040年,中国的个人无人驾驶出行将得到全面普及。

二、无人驾驶汽车能解决当前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2009年,中国市场购买了3000万辆轻型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汽车市场。到了2018年,中国私家车比美国多出近70%。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使得中国汽车上下游产业产能不足,负担过重。

另外,道路基础设施跟不上私家车的爆炸性增长,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和污染,这一现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尤为显著。

无人驾驶的出现将有助于推行智慧城市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出行资源,从而缓解当前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业内专家认为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将使交通事故率大幅度降低,这也预示着未来人们的出行将更为安全。

三、中国复杂的出行环境可能会影响无人驾驶的发展速度。

在短期内,鉴于复杂的交通环境,无人驾驶汽车必须在适应道路状况的同时,还必须要格外注意少部分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这可能会延缓无人驾驶的商业化速度。

这不仅是中国无人驾驶面临的问题。

不管是纽约市中心,还是像罗马这样的欧洲大型城市,都有着和中国一线城市同样的人口密集和复杂的交通状况。

因此,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与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没什么大的不同。

但是,中国高度复杂的道路标牌,以及未完全标准化的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标志,给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确实提出了独特的挑战。

同时,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驾驶员不能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所导致的问题,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将给无人驾驶的算法层面增大难度。

因此,需要针对中国特色的实际出行情况,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更多的数据,以及更多的路测里程。这可能会让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比美国晚两到三年。

四、中国可能会在2027年大规模采用L4级无人驾驶汽车

目前在中国的无人驾驶仍然无法适应所有场景,如道路状况复杂的乡镇以及恶劣天气,仅能够在低速状态下在路况相对简单的郊区进行商业化试运营。

L4无人驾驶技术使用场景预测

但是跟着时间的推移,无人驾驶的潜在应用场景将被不断解锁。

到了2027年,无人驾驶可以覆盖90%的出行场景。而到2032年,将实现L5等级的无人驾驶,即在任何场景下都不需要人干预的无人驾驶技术。

五、打车服务将是未来无人驾驶最主要的落地场景

McKinsey数据分析了2013年到2017年中国出行服务市场规模(共享汽车市场占有率太小,故忽略不计),打车服务在期间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如今已远超过出租车市场占有率。

中国出行服务市场规模

回到中国,打车服务最大的风险就是安全问题,而最大的成本支出为人力成本。

不管是滴滴还是Uber,虽然已经牢牢占据庞大的全球出行市场,但因为上面这两个问题一直找不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让Uber和滴滴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六、中国与世界无人驾驶领导者在不同技术上的差距

下图是McKinsey预测的中国与无人驾驶领导者在不同技术层面达到商业化所需时间的对比。

中国与世界无人驾驶领导者各项技术商业化所需时间对比

从图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在技术层面中国与世界上无人驾驶领导者仍有不小的差距。在运算平台及处理器这一模块,我国需要10到15年才有可能运用在无人驾驶得商业化上,而最前沿的玩家如谷歌、英伟达等公司仅需要2到4年,几乎能够说是准备就绪的阶段。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本地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建立了多个无人驾驶测试区,包括上海嘉定和雄安。这种支持起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本地玩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是跟着时间的推移,以本地化基因成长起来的公司,可能失去全国甚至全球性竞争力。

七、中美无人驾驶行业的不同

在无人驾驶行至瓶颈之时,大家都在找寻一个突破路径。

美国无人驾驶代表企业如谷歌的Waymo、通用汽车Cruise、特斯拉等,都在朝着L4级别的无人驾驶行进,追求以不变应万变。

通过先进的激光雷达及算法技术能力,积累了大量的路测数据,Waymo甚至已经在加州凤凰城区域开始商业化运营。

回到中国,以百度为首的国内无人驾驶企业更多的倾向于车路协同的路,追求万物互联的无人驾驶未来。

2019年12月18日,百度在长沙举办了Apollo首届生态大会。

‘聪明的车+智能的路’将是实现无人驾驶的最优解。百度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如是说,而这也是当下Apollo的发力重点。

2019年12月百度Apollo首届生态大会

中美国情的不同,也导致了在无人驾驶的发展将会走不同的路线,但无论是哪种路线,技术始终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虽然我国有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以及目前世界领先的5G技术优势,但是基础技术仍需要持续的推动提高,否则将是制约我国无人驾驶发展的一大门槛。

结语

中美发展无人驾驶的两条路线,哪个才是最优解?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个最优解,太过烧钱了。哪家无人驾驶企业能承认自己烧不动了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