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博物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博物历》物种,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脸长得像狼、体色却像三花猫的——
非洲野犬。
盯
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
我去过14次肯尼亚。在那里,稀树草原上可能见到的大中型哺乳动物我基本都见过,但有一个例外——非洲野犬。不光是我,身边很多去过肯尼亚的朋友也都没见过非洲野犬。
难道肯尼亚不是非洲野犬的分布区?
打开一张稍微有点年头儿的分布图,我们不难发现曾经整个肯尼亚几乎都有非洲野犬分布。但再看看最近二三十年绘制的分布图,就会发现,非洲野犬的分布区域面积变小了,而且变得十分破碎:
黄色区域为非洲野犬曾经的分布区域,深红色为现在的分布区域。图片来自:researchgate
历史上,非洲野犬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除了西部最潮湿的刚果盆地外,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而近些年,非洲野犬每个分布地之间可能相隔了数百千米,而每个分布地之内可能只有1~2个家族。
这大长腿是真实存在的吗!
上世纪末,整个非洲大约只有1000只非洲野犬。对于一个分布如此广泛的物种来说,数量这么少肯定是不正常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导致非洲野犬数量如此之少呢?
除了栖息地丧失、人为猎杀等其他野生动物也在面临的受胁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犬瘟热。得了病的个体会在短时间内暴毙,而且病毒会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
犬瘟热同样造成了马赛马拉-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约三分之一狮子的死亡
好端端的狗子,怎么染上的犬瘟热?研究发现,感染非洲野犬的犬瘟热病毒是经由斑鬣狗或狮子传播的,而最初的来源则是附近村庄的狗。它们之间或许近距离接触,或许有争斗,甚至共享了食物和水源。看来,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是保护且互不打扰的最好办法。
幸存的非洲野犬凭借多样性较高的基因残存了下来,种群也不断壮大。南非和坦桑尼亚等国还从其他国家重新引入了非洲野犬。
根据2020年的最新统计数据,非洲野犬的种群数量恢复到了6600只。肯尼亚境内的数量也有大幅提高,期待下次能见到它们!
非洲野犬幼崽,也太可爱了吧!
掏腹吃饭,一点不含糊
在一项研究观察到的50次捕猎中,非洲野犬的猎物全部为瞪羚、角马等大中型食草动物,且它们每次追逐的成功率超过85%。
要知道,非洲野犬的体重和一只中华田园犬差不多,一般也就15~20千克,但它们的猎物怎么也得有50千克重——其中猎物角马的体重甚至可达200千克。
图片来源见水印
小小的非洲野犬是如何高效猎杀是体重是自身10倍的猎物的呢?
非洲野犬是一种集群活动的动物——不是几只集中在一起出现那么简单,而是彼此之间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一起生活,一起捕猎。它们的社会结构和狼相似,一个繁殖对领导整个群体,其他成员通常为它们的孩子。
大佬家族出街,好酷
非洲野犬没有狮子那么高大,身材相对单薄,很难咬住猎物的颈部使其断气而亡。因此它们通常会撕咬猎物柔嫩的腹部,一点点把它掏空。
“掏肛一哥”斑鬣狗
非洲野犬“掏腹”,完全是“掏肛一哥”的有力竞争者啊!
去打猎吗?打喷嚏决定吧
捕猎者集群生活有坏处也有好处。
坏处是由于非洲野犬要和同伴分享食物,分到自己这儿的会相对较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同伴的帮助,单独行动很可能根本无法抓住大型猎物。
都有饭吃,不要抢(bushi)
那么在决定是否要捕猎之前,你猜非洲野犬群体如何做出决策呢?
以上选项都不对,正确答案是——“打喷嚏”。
您别笑,我害怕
研究人员发现,非洲野犬在集体捕猎之前,会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来进行投票表决。
如果多数个体都打了喷嚏,那么——出发;如果只有少数个体打了喷嚏,那么就取消计划。不过这种情况也有例外,那就是首领打了喷嚏。
看来,非洲野犬还是家长制社会呢。
冲!
这种打喷嚏的行为可能是一种征集彼此意见、相互交流的方式。至少研究人员在得出这一结论后,根据它们打喷嚏的行为,可以预测出非洲野犬群体是否会集体出动捕猎。
来看打喷嚏投票
紧密的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洲野犬种群数量的增长。
群体内只有α繁殖对有机会繁殖,而当主雄或主雌一方死亡后,其余个体通常不能顺位继承繁殖的机会,因为这些个体通常是α繁殖对的后代。只有当这个群体解散,某一个体与其他群体中的个体组成繁殖对才能繁殖。
然而,距离最近且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却可能在几百千米之外的远方。。。。。。
原标题:你以为非洲野犬打喷嚏了其实人家在投票